一、吸收顶升施工工艺
1、施工程序
(l)拆开塔外原有的管道连接、楼梯平台连接、热工电缆连接、吸收塔原净烟道膨胀节等;
(2)设置液压提升,空载试顶升;
(3)塔体切割,顶升抬高;
(4)往复循环拼装壁板。
2、吸收塔顶升装置安装方法
(l)圆周罐壁内侧均匀分布22个支撑点,每个支撑点与提升架之间、提升架与底板之间垫长650mm、宽650mm、厚20mm的钢板且满焊,焊脚高度10mm。每个提升架与垫板焊接的稳定性影响整个罐体提升的稳定,平稳垂直固定并在其朝向塔中心面的两侧用2根斜支撑槽钢加固,各提升架横向使用槽钢连接成整体。时可增加1根连到中心的径向水平拉绳(钢丝绳),使所有提升架呈辐射形连接。这样的布置方式既可使单个提升架有足够的刚度,又使所有提升架形成封闭系统,充分提升系统的稳定性。
(2)胀圈及支撑点安装。胀圈是提升工序中一个重要的机构,胀圈紧贴在壁板上,每提升1环要加设1个胀圈;该方案采用20号槽钢,背靠筒体搭接。同时,胀圈可起到加强薄壁的刚度、减少或者避免塔壁由于吊装出现变形的作用。胀圈联接处用花篮螺栓联接:胀圈与筒体连接采用卡板焊接形式,胀圈及支撑点。
二、液压提升设备提升作业要点
提升作业时,使千斤顶的上下卡块处下工作状态。当驱动泵站供油时,液压油通过高压油管从千斤顶的下油嘴进入千斤顶缸体内,使千斤顶的上卡头锚片自动锁紧提升爬杆,此时千斤顶的下卡头锚片松开,在油压作用下。千斤顶的活塞上升带动提升爬杆提着负载上升。当活塞走完一个行程(20cm),停止泵站供油,负载停止上升,完成一个提升过程。
回油时,压力油通过高压油管从千斤顶的上油嘴进入,此时千斤顶的下卡头锚片锁紧提升爬杆静止不动,在油压作用下,千斤顶的活塞回程,液压油从千斤顶的下油嘴排出。至此,千斤顶的活塞完成一个提升行程(20cm)。如此往复循环,千斤顶通过提升爬杆、环形抱箍带着重物不断提升。如此反复,直至完成烟囱钢内筒的全部提升安装工作。
液压顶升设备采用穿心式结构:千斤顶中部为空心,钢绞线从中间穿入千斤顶。上下夹持器与起升主千斤顶制作成一体,主顶通过上下夹持器的爪片与钢绞线连接。吊件通过构件夹持器与钢绞线连接。
液压提升器之所以能钢绞线连续地升降重物,重物由下锚承担,上下锚之问的钢绞线上的负载拉力渐变为零。主要是靠上下二组主液压缸的速度差来进行负载转换的。当上主液压缸以V0到达指定位置2L-时,降速至V,上锚具液压缸进、回油口连通呈浮动状态,紧下锚并以V0速度启动下主液压缸,由于上下主液压缸存在速度差△V=V0-V,下锚片锁紧钢绞线,并随钢绞线相对于锚环下沉。然后,下主液压缸活塞杆负重提升,上主液压缸卸载到达2L处缩缸,等待下一次的负载转换。把2L-到2L一段行程称为负载转换行程,又称变速行程,用△V表示。
速度差△V与负载转换行程△V之间是互相制约的。速度差△V越小,重物的提升速度越平稳,惯性冲击越小,但负载转换行程△V越大,由于是一维问题,只注重速度差单一因素,速度差相对偏大。
若总行程不变,则由单缸提升的行程必然变短,提升速率降低。以△v为目标函数,将如设置成泵大流量时的值,△L固定在30mm,这样,既可较不错的提升速率,又符合主液压缸行程传感器的结构要求,结果速度差的小值达到1.45mm,其相对值约为20%左右。
液压顶升设备的优化设计:
该压力由零上升到终克服上锚片与上锚环之间摩擦力,速度差△V又使上下锚之间的钢绞线承受压力,使上锚片随钢绞线相对于上锚环顶出而松锚,由锚具缸油路维持松锚状态,至此完成了负载自上向下的转移过程。